(1) 病菌來源

1.無性世代:主要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
            次要為 Colletotrichum acutatum 
2.有性世代:Glomerella cingulata

(2) 發生時機

病害全年均可發生,但於陰雨綿綿或毛毛細雨之氣候下最為嚴重。

受害部位較幼嫩或降雨時間較長時,病菌可於感染後直接棲入組織誘發病害;
但如果環境不適,孢子形成之附著氣即暫時休眠,等果實成熟或葉片老熟後,再發芽侵入寄主組織內,誘發病害,造成果實腐敗與葉片落葉,此即潛伏感染

檬果為果樹中對炭疽病菌最為感病者,目前台灣所有的檬果栽培品種均對炭疽病有感受性,
但品種間有所差異,其中以栽培面積最廣之愛文品種最為感病,發病最為嚴重。

施肥不當或多施氮肥時,會降低植物對炭疽病的抗性,使檬果發病嚴重;而植物衰弱時,也會提早出現潛伏感染病斑。

(安寶貞。2003。檬果炭疽病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0-檬果保護,第78-79頁。防檢局。台北。195頁。)

(3) 病徵表現 

病菌主要侵染檬果的幼嫩部位,但也可經由傷口侵入老熟的組織。病徵依出現快慢分為兩種,一為病菌侵入幼嫩組織數天後便出現的病徵,另一則為潛伏感染病徵。

花穗病徵:
初呈深紅色小點,而後擴展成長橢圓形黑褐色凹陷之斑點,大小約0.2~0.8公分,病斑佈滿於花穗上,引起嚴重之落花及落果。

幼果期:
果實之果梗與果皮表面初呈紅褐色小點,而後擴大成近圓形黑色凹陷之病斑,有時佈滿整個果實表面,引起落果。

生育期果實:
果實在生理落果期至採收前,一般不會立即出現肉眼可見之病徵,但於梅雨季節或連續降雨之後呈病害偶有發生。病斑在凱特或其他品種上呈大型黑色圓形斑,大小0.5~1.5公分;在愛文果實表面呈暗紅色針頭大小之斑點,中心點較暗,大小侷限在0.1公分以下,此類病斑在果實成熟後亦不繼續擴展。

後熟果:
果實於採收三至五天後,果皮上開始陸續出現潛伏感染之病斑。病斑初為黑色圓形,稍為凹陷,而後擴大,且侵入果肉部份。病斑並會相連成一大片,使果實腐敗,不耐儲藏,完全喪失商品價值,是影響果實壽命之限制因子。

枝、葉病徵:
幼嫩葉片與枝條上於降雨後或陰濕環境下,出現針尖大小至數公分大的紅褐色或褐色斑點,引起嚴重落葉,或造成葉片畸形及形成空洞。葉片亦有潛伏感染發生,於每年2~5月,成熟葉片上出現多角形中央稍凹陷之黑色斑點,大小約0.3~0.5公分,嚴重時每葉病斑達百餘個,造成葉片黃化及大量落葉。高濕環境下,各種黑色大型病斑上均會出現橘紅色或粉紅色之小點,肉眼可辨識,為本菌之分生孢子,亦為其特徵。

(楊宏仁。2003。檬果炭疽病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10-檬果保護,第77-78頁。防檢局。台北。195頁。)
---

成熟葉片出現的炭疽病斑。
---

葉背罹病狀。被炭疽病菌潛伏感染之愛文葉片成熟後,於次年2 5月出現黑色稍凹陷黑褐色斑點。
---


放大後在病斑上可以發現粉紅色或橘紅色的分生孢子群。---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as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