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名稱:脫克松 (CIPAC No. 479)
化學名稱:O-2,6-dichloro-p-tolyl O,O-dimethyl phosphorothioate (IUPAC). O-(2,6-
dichloro-4-methylphenyl) O,O-dimethyl phosphorothioate (CA; 57018-04-9).
 
化學結構:

 

分子式:C9H11Cl2O3PS
分子量:301.1
理化性質:
外觀:無色結晶固體,原體為無色至淡褐色結晶固體。
熔點:78-80 ℃。
蒸氣壓:57 mPa (20 ℃)。
溶解度:水 1.10 mg/L (25 ℃)。甲醇 5.9%、二甲苯 36.0%、正己烷 3.8%。
安定性:對熱、光和水安定,在酸及鹼中分解。
閃火點:210 ℃ (克氏開杯)。
 
二、劑型:可溼性粉劑 (WP)。
 
三、作用:殺菌劑。
  
F3.脂質過氧化反應(建議)[(lipid peroxidation (proposed)]抑制劑:
 
 AH殺菌劑[芳香烴類(氯化苯、硝基苯胺)][(Aromatic Hydrocarbons)(chlorophenyls, nitroanilines)]、
 芳香雜環類(heteroaromatics) (FRAC CODE: 14)
 本類殺菌劑依化學結構可分成2類,其殺菌劑種類如下:
 
 1.芳香烴類:大克爛(dicloran)、脫克松(tolclofos-methyl)、biphenyl、
 chloroneb、quintozene (PCNB)、tecnazene (TCNB)。

  
2.1,2,4-噻二唑(1,2,4-thiadiazoles):依得利(etridiazole)。
 
 作用機制:誘導細胞內各胞器膜上之脂肪產生過氧化反應,阻礙電子傳遞。
 影響孢子發芽、附著器形成、產孢、磷酸脂合成,造成自由脂肪酸累積及呼吸作用中的氧氣吸收。

 大克爛屬保護型殺菌劑,可使真菌菌絲變形,無法抑制孢子發芽;

 脫克松屬非系統性接觸型殺菌劑,具保護及治療效果;

 依得利為接觸型、具保護及治療效果,保護效果受限於土壤或栽培介質裡的植物根圈範圍內。

 抗藥性及其它特性:已知部份植物病原真菌對本類殺菌劑已產生抗藥性。
對AH及二羧醯亞胺類殺菌劑具有正交叉抗藥性(Positively cross resistant)。
 高揮發性之故,大多作為土壤殺菌劑用。
 交叉抗藥性模式由於活化範圍不同而變得複雜,屬低風險性至中度風險性殺菌劑。

  
大克爛在國內用於防治白絹病及菌核病;
 脫克松用於防治豌豆立枯病;
 依得利則是登記在防治各種作物疫病、猝倒病、立枯病及細菌性軟腐病。

---

正交叉抗藥性
是指某種細菌(昆蟲)對某種抗生素所獲得的抗藥性具有特異性,但有時對其他抗生素也同樣獲得了抗藥性。正交叉抗藥性一般也認為是由於細菌(昆蟲)單一基因的變異而同時對兩種以上的藥物產生抗藥性。正交叉抗藥性多見於化学結構和作用機制近似的,或化学結構不同但作用機制相仿的抗生素之間。

負交叉抗藥性
昆蟲對一種殺蟲劑產生抗性後,反而對另一種殺蟲劑表現特别敏感的現象。(這裡的敏感指的是不具有抗性

感謝佩瑜大姐分享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as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