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1) 病菌來源

赤葉枯病(Brown blight)
病原菌:Glomerella cingulata (Stoneman) Spauld. & H. Schrenk(有性世代)
    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(Penz.) Penz. & Sacc. In Penz.(無性世代)

(2) 發生時機

本病以分生孢子為其主要傳染源,隨雨露與灌溉水之飛濺傳播,風雨可擴大其傳播距離;品種間抗病性之差異極大,不同植株品種之生長狀況亦可影響其發病的程度。赤葉枯病菌(同炭疽病菌)是一種潛伏感染菌,外表健康的葉片上,在適當的環境下及寄主老化或衰弱時可表現病徵,故本病多發生在颱風過後的茶園或受害蟲危害之葉片。

  赤葉枯病菌(同炭疽病菌)之孢子有時也會在輪斑病病斑的邊緣被發現,輪斑病在日本非常嚴重,研究發現赤葉枯病菌可以抑制輪斑病病斑的進展與擴大,兩病原菌間具有拮抗關係;在台灣同一葉片上可同時發現赤葉枯病及輪斑病的病斑。

(曾方明。2004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4-茶樹保護。茶赤葉枯病,第92頁。防檢局。台北。158頁。)

(3) 病徵表現

葉片與幼嫩之條被害,葉片上的病徵初期為黃綠色小點,擴大後顏色加深呈赤褐色,上有灰黑色小點老病斑則為灰色;嫩葉上的病斑呈褐色小斑點;在嫩芽上的病斑為褐色後期轉為黑褐色;在嫩枝條上,枝條變成黑色,容易折斷。

(曾方明。2004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 4-茶樹保護。茶赤葉枯病,第91頁。防檢局。台北。158頁。)

--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vas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